查看原文
其他

京城古韵,一河永定 | 永定河与大兴(四)

文旅大兴 2023-08-07

永定河与大兴


纵观永定河的历史,就是一部治理河流的历史,也是国家和人民共同抗争水患的历史。永定河的水利水害并存,趋利避害是人类生存的自然法则。历史上朝廷组织人民对永定河水患也一直进行着不懈的治理。在辽金以前治理情况记载较少,金元以后,随着北京政治地位的提高,因其北京地处都城之地,永定河洪水会直接威胁京畿的安全,故而永定河堤防的治理也就提上议事日程。从金时的分水漫流,到元明时期的土堤灰坝,再到清朝的石堤石戗堤,筑建百里长堤束水导流,逐渐形成了越来越完备的永定河堤防;可以说永定河堤防之制始于金,盛于明,而完备于清。自清康熙三十七年修建永定河堤坝导水以来,就是想将原来无定河,用构筑堤坝引导河流,按人的意志有序流淌。特御赐名“永定”,以期永序于兹土,造福两岸人民。永定河洪流来时放荡不羁,水流湍急,东冲西激,左摆右荡,迄无定势,给两岸人民造成了多次灾难。但国家和人民从未屈服,每发生溃决漫堤的灾情,都会合力修补,也因此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治河历史事迹。直到百年后的今天,我辖区内左堤清代治理永定河的求贤坝遗址、河神祠遗址、永定河事宜碑、河工章程碑、整饬永定河工程碑、查河工交土告示碑、永定河度口碑等石刻犹在,石刻内容丰富,使我们能对当时的情景有所了解。


(求贤坝遗址)

求贤坝和草坝是为泄洪排水之用的水利设施。

求贤坝遗址位于大兴榆垡镇求贤村西南永定河大堤东岸,当时为永定河北岸三工堤处。清乾隆四年(1739年)在故河道与大堤衔接处建草坝,待河水猛涨出现险情时,泄入故河道,以减弱水势,保护大堤,草坝起到溢洪作用。乾隆六年(1741年)在永定河北岸三工胡林建减水草坝,坝口宽12丈;乾隆十三年(1748年),在永定河北岸四工段崔营村(今崔指挥营)建减水草坝,坝口宽12丈;现两坝址已无存。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废草坝改建为灰坝。系用石灰黄土层经夯实的大型出水闸口两边高筑坝墙,因出水口形似簸箕,群众称之为“簸箕口子”。里沿工程已被大堤掩埋。外沿工程保留完整。因邻求贤村,故名“求贤坝”。


现存坝址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扩展重建求贤坝的遗迹。清光绪二年(1876年)再次重建。原坝址立有两块碑,一为清乾隆37年建灰坝时所立“上谕”碑,现此碑文字短缺较多,内容不详;一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时所立“重修求贤坝”碑,该碑文字完整,记录了该坝工程的数据及所需银两等。此泄洪减河坝,是当时泄洪减灾的一处重要设施,自清乾隆四年至清同治、光绪年间都在不断的修建、改造利用。它是永定河防洪治水的重要实物资料。现遗址尚存,已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END


廉政小常识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关于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应负责任和对失职行为实施追究的制度规定及操作性规定,是保证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切实负起领导责任的、具有全局性的党风廉政制度。


REVIEW
往期回顾1

大兴群众文化工作者中的一颗星——殊荣背后的她

2

【文旅之声】关于大兴地名的来历,你知道吗?

3

【创城行动】增强“文明之力” 助力疫情防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